追 逐 梦 想
——记一位走遍神州的六旬老人

作 者:晏 雯

  下午刚上班,就接到同事孙涛打过来的内线电话。他说,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前来公司参观,请我去接待一下。
  很快,我就在用户服务部见到了这位特别的客人 一位年近花甲,但依然健壮矍铄,神清气爽的老人。孙涛介绍说,他叫郭锦民,驾驶一台普通的三轮摩托车,走遍了全中国。在内蒙的旅途中巧遇公司总经理梁伟,受梁生诚挚邀请,所以这次路经东莞,特到我们公司看看。
  在用户服务部侯传的引导下,郭伯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。一路上,郭伯对生产线上的一些元器件很感兴趣,而且张口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用途,显然也是一个非常内行的收音机爱好者。
  “你们的生产车间真大呀,工作环境很好,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很不错。”参观中,郭伯深有感触地不停重复着这句话。
  参观完毕,我们在公司后院看到了那辆陪伴着他走遍了长城内外,大江南北的三轮摩托车。这是一辆经过郭伯特别改装过的红色摩托车,上方有个用来遮风避雨的顶篷,后面连着一个小车厢,车厢又分为两部分,左边是一张木板凳,可以坐人,而右边则是一个小木箱。郭伯介绍说,小木箱里面放着帐篷、手电筒等旅游必备品,打气筒、发动机等摩托车配件,还有锅碗瓢盆等全套炊具,当然,少不了郭伯最钟爱的吉他和二胡。
  郭伯介绍说,他为这辆三轮摩托车专门取了一个名字,叫“夕阳慢车”。我注意到,车的后面,写着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:“夕阳慢车,请多关照!看祖国巨变,品江山秀丽。”车的后座写有“外面世界真精彩,别为儿女多操心”,车身侧面也写着“体验旅途苦乐人生”。
  我想,这些字,大概也正是郭伯出行的目的和心声吧。
  借着郭伯休息的空隙,我倒了杯水给他,与他聊了起来。本来,毫无准备的我,还一直担心我们的谈话会陷入僵局,谁知道,说起一路上的经历,郭伯就开始眉飞色舞,滔滔不绝起来,这使我们的交谈进行得超乎意料的顺利。
  因为患有糖尿病,现年五十九岁的郭伯提前退休了。 2003年11月,他在广西北海旅游时结识了一位比他年长七岁的老人杨晓兰,思想上的共鸣使俩人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。于是,两位志同道合的花甲老人,驾驶着一辆经过特别改装的三轮摩托车,悠然踏上了环游中国的漫漫长路。
 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,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,全国的29个省市,先后留下了老人们的足迹和身影。为了记住自己曾经游历过哪些地方,老人们不仅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上几张照片,还想了一个简易的办法,那就是找到附近的邮局,在一本厚厚的本子上盖上一个当地当天的邮戳,或写下一篇旅游日记。
  每次出发前,两位老人都会捧着地图确定好大致路线,再做一番精打细算:为了省下住旅馆和吃饭的钱,他们带上帐篷,篷,自备炊具。这样的旅途虽然有些艰辛,但两位老人却表现得娴静而从容,在山清水秀中享受着难得的清闲和惬意。饿了,就找个安全的地方野炊;困了,就在车上打个小盹;晚上,则铺开帐篷住上一宿,第二天再精神百倍的上路。路上,一时兴起的郭伯,还会在休息时弹奏一曲,哼唱一段,怡然自得。
  一路走来,老人看了不少风景,也遇到了很多的热心人。他侃侃而谈的和我聊起了一路上的见闻:西藏人民的纯朴热情、彩云之南的风光旖旎、雾都重庆的惊人巨变、死亡之路的惊悚险峻,及路上结交的朋友们的坦诚和真心。
  “祖国变化真大呀,山川秀丽,日新月异,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,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。走过的地方越多,感恩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就会更加明显,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心情舒畅、病情好转的主要原因吧。”郭伯不无感慨地说。
  晚餐时间,我们邀请郭伯到公司的饭堂共进晚餐。热情的同事特意为老人盛了满满一盆饭菜,“你们的伙食挺好的呀,品种多,口味也不错。”老人一边吃一边称赞道。见老人吃完了一大半,同事又征询他的意见,问是否还需续加,老人摇了摇头说:“不用了,我已经吃得很饱了。”“如果吃不完,也不必勉强。”我在一旁解释。谁知郭伯指了指盒中的饭,尴尬地笑了笑:“浪费粮食,多不好意思呀。”这个小小的插曲和老人质朴的话,让我不觉肃然起敬。是啊,郭伯用自己的言行,为我们一些随意浪费粮食,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员工,上了生动深刻的一课。
  第二天刚上班,就看到郭伯已经将他的三轮车开到了厂门口,两位同事代表公司,将一台R9710和两台GREEN-88赠送给了他,并与他挥手告别。老人道过谢,稳稳当当地驾着车,迎着朝阳,朝着下一个目的地 “南珠之乡”北海,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。
  走进电梯,想着老人的事迹和谈话间爽朗的笑声,顿时觉得自己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起来。我想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乐观、感恩的心,快乐工作,快乐生活。因为,梦想其实并没有远在天边,而是近在我们眼前,只要坚持,只要努力,终究会有成为现实的一天。